这莲叶羹的做法也颇多,申府的厨子倒是另辟蹊径:先用加葱姜蒜面粉等一起制成馅,然后再用莲叶包好这馅,隔水蒸过之后放入莲叶清汤中再煮一段时间,汤汁入味,既有香也有荷叶清香,极为美味。 朱翊钧吃了几口,略觉得舒服点了,便认真道:“因为我爹不打我的。”他斟酌了一下,小声和郑虎道,“我爷爷和我爹的关系不太好,所以我爹对我和弟弟都很好的。” 郑虎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又催朱翊钧道:“快点吃,你吃顿饭怎么都这么磨磨蹭蹭,小姑娘似的。” 朱翊钧被骂得一哽,郁闷至极,只好埋头苦吃起来,只是心里还在发愁:他一直都没找到机会和郑虎说一说自己的身份,现下要是再不说,怕是爹娘那头就要说开了。 可这种事,要怎么开口啊? ***** 而另一边,好容易才病好了的早早见了只比自己小了几个月的申如兰,喜的不得了,抱着小妹妹不放,“见忘义”的连爹娘都不要了。故而,李清漪和皇帝很是难得的得了闲,便令人请了那位救过朱翊钧的传教士福斯托过来说话。 福托斯自然是不知道这次会面主要是因为自己路上救了一个孩子才有了这么一个会面机会。不过,既然是申府上来人请他过去,他自然也不会推辞,反倒是很是小心的准备了一番——他很清楚在松江的地头上,一位知府的邀请有多重要。 实际上,像是福托斯这样的传道士还有很多。他们大多都受过高等教育,有着良好的家教,怀着为主传道的心漂洋过海来到大明,可事实上却一直都在碰壁。直到近些年,他们渐渐入乡随俗学了大明的语言和知识,又好运的遇上了申时行这样比较宽容的父母官,这才能够在松江初步落脚,建立教堂。可他们却不仅仅就足于此,依旧希望能把自己的信仰传递给大明更多的人。所以,福托斯对于这次邀请也怀着各种期待和忐忑。 相较于忐忑又期待的福斯托,李清漪和皇帝早有打算,故而对待福托斯的态度倒是颇为和善,直截了当的解释了缘由:“犬子顽劣,前些子得神父相救,我与我家老爷便想着亲自和神父道声谢。” 福托斯想了半天也没想起这说的是什么事,只是口上谦逊的道:“您实在是太客气了。我在大明也曾听过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若是碰上能帮一把的,自然不该放着不管。” 李清漪含笑点了点头,亲自递了一盏茶去:“于神父不过是件小事,或许做了便忘。于我们,这便是天大的事情。”她顿了顿,又道,“我知道,似神父这般的人,最大的愿望便是能给更多的人传教。不知神父可有想过要去京城发展?“ 福托斯闻言微微惊诧,连茶都不敢喝了,连忙搁下茶盏,郑重而又小心的应道:“京城乃是大明国都,我自然也是心向往之。只是,京城对于外来者的态度并非松江这些沿海城市那样平和,我恐怕……” 像是松江这些地方,因为常与国外有商业往来,偶尔也能见到那些外国人,所以百姓们对于天主教这一类的事情还算是能够接受。可是京城就不一样了,他们与外国往来极少,虽然前面有过外使来朝但京城百姓还是把那些欧罗巴的国家与周边藩国一般看待,接受程度上自然也就差了很多。 皇帝握着李清漪的手,与她互视了一眼,便接着说道:“通政司打算在发行邸报的时候再附送一张小报,格调会比邸报轻松简单些,主要是为了把一些常识和政策深意普及给普通百姓,小报的其中一栏准备用以描述外国的常习俗或是文化故事等等,好叫大明的百姓也能知道欧罗巴的情形。不知神父是否愿意负责这一专栏?” 福托斯闻言顿时一惊,脑子一转,很快就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好机会:天主教到底是外来宗教,大明人对此的接受程度一直很低。但是,当大明最普通得群众了解到欧罗巴的那些事情,产生兴趣,或许也会跟着对天主教产生兴趣。而且,这个位置或许也能叫他更多的接触到一些大明的上层人物,利于传教。 故而,福托斯欣喜若狂,忍不住翘了翘脸上花白的大胡子,连声应道:“若是如此,那是我的荣幸!”他双眸发亮,不又加了一句,“既然是介绍各国的故事,以我一人之力或许会有失偏颇。我还认识几个意大利、法国等等几个国家的神父,不知能否一起为大明效力?”他们传道士在大明一向都是势单力孤,所以也抱团抱得厉害。 “自然可以,”李清漪点点头,又加了一句,“只是因为是随邸报发送的小报,故而你们写的文章都要经过通政司的审查,确定无误,然后才能上报。” 福托斯已是喜得不知该如何是好,连连行礼,道:“这是应该的,应该的。” 李清漪和皇帝说完这话,又问了福托斯一些葡萄牙和欧罗巴诸国的事情,然后才令人送了福托斯出门。 正是午膳时候,管家上来询问:“厨房已是备好,不知陛下和娘娘可要用膳?” 李清漪摇摇头,看了眼边上坐着的皇帝,转头和管家道:“早膳用得晚,不急。” 管家也不好在说什么,便先垂首告退了。 福托斯送走了,管家退下了,周侧无人,皇帝瞥了眼李清漪的侧脸,怎么也移不开眼睛:肤光胜雪,杏眸含水,鼻翘,弧线极其优美。他心得不得了,忍不住伸手握了握李清漪的手,放在自己颊边摩挲了一下,故意长长的叹了口气:“钧儿还躺上,早早正和兰姐儿一起。自那两个小魔星出生,咱们两人还真是少有这般情景。”他眨了眨眼睛,显出一丝笑意来,“眼下正是天时地利人和,咱们出门瞧瞧?李太太?” 李清漪被他的称呼逗得一笑,忍不住嗔了他一眼:“叫我‘李太太’?难不成你要随我姓?” “是啊是啊。”皇帝摇了摇她的手臂,不要脸的凑过来偷了个吻,笑盈盈的,“这么一个好夫君,白送给你要不要?” 李清漪忍俊不,甩又甩不开,只得牵着他的手站起来,出门吩咐一句。 因着前头出了朱翊钧的事情,锦衣卫和东厂上下已经是吓得都风声鹤唳,听说皇帝皇后要出门去逛逛便很是小心的准备了一番。 不过,松江城里的治安倒是不错,因为申时行所实行的暂住人口登记,很是减轻了一部分危险的民。而且松江富庶,官府的治安队又很是尽责,倒是没什么大子。 李清漪和皇帝出了申府,随处逛了逛,因为青石路修得很是不错,他们信步逛了逛,还有犹有余心的看起了边上的建筑,倒是觉得松江的建筑比之京城要更加雅致小巧一些。走了一段路,便寻了个路人来问:“我们夫初来乍到,不知松江可有什么特别的美食可以推荐?” 那路人见着李清漪和皇帝衣着低调却很有架势便很是热情的介绍了一番,他大约也是个喜吃的,腼着肚子,说起来倒是头头是道:“前面左转就有很多吃的了。得意楼的松江四鳃鲈、鲈鱼羹、蟹粉小笼就很不错,那家酒楼最是擅长炮制海鲜,乃是松江一绝,若是有新鲜的蟹,倒也可以尝尝。对了,得意楼边上巷子里还有一家卖卤蛋的,他们家的卤蛋最是好吃,用的是本地的草红壳蛋,卤汁也是他们家秘制的,你们尝尝就知道了。啊,还有,那条街走过头,就是素素鸭的,那味道谁吃谁知道,可都要试一试……” 那路人介绍的仔细,李清漪和皇帝干脆也就一路的吃过去。 街头正好有卖糕点的,便买了些简单的枣泥酥和土糕和皇帝分着吃了,也算是尝尝味道,然后两人才到了那个路人所指的得意楼去吃午膳。 因为他们耽误了些时间,午膳时间也过了,得意楼里的位置倒是空出了一些。 这般酒楼的伙计都生了一对火眼金睛,一见着李清漪和皇帝的气派便知道这两人必是贵人,很是殷勤的了他们到临窗的位置坐下,递了菜单子然后利索的背了几个特菜,问道:“两位要吃点什么?” “蟹粉小笼、松江四鳃鲈、兰花笋豆、桂花糖藕、白灼虾……”李清漪看着点了几个,又把单子递给皇帝,“你再看看?” 皇帝适才吃了几块糕点,倒不是很饿,便把菜单合上,随口道:“先这样吧……”他随意的瞥了瞥左右,忽而微微一怔,指着前头那人笑着道,“倒是遇见了人。” 第118章 南巡12 李清漪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看到了坐在另一头穿着普通素布袍的徐阶。 或许是这几年回乡陶情的子过得比较舒服,徐阶的五官轮廓比之过去更见温和,黑眸明澈,白须垂落,洒然而从容。 皇帝和李清漪沉片刻,还是上前去了徐阶那一桌。 徐阶虽知圣驾不久就要来松江,只是现下见了帝后二人仍旧有些诧异。他稍一怔,很快便站起身,伸手做了个请的姿态,长须飘飘,含笑着道:“倒不知今竟有贵客盈门。出门在外,还请两位恕我失礼之罪。” 皇帝忙道:“出门在外,不必讲究这个,都坐吧。” 话声落下,他们三人才依次落座。徐阶亲自躬身给皇帝和李清漪斟了两杯酒。 果酒香气清淡淳厚,倒是带走了不少的尴尬气氛。 李清漪接了酒杯,这才轻声解释了几句话:“我和老爷近刚到松江,难得有了空闲便一起出门走了走。听说得意楼的海鲜乃是一绝便想着要来尝尝,倒是不想竟能遇上太师您,真是巧了。”徐阶头上有个太子太师的加衔,故而她便直接以“太师”称之,以显示自己的敬重之情。 现今徐阶不在朝中为官也没了那些利害关系,正所谓无则刚,对着帝后二人他也能平和以待。他沉片刻,便笑着道:“自从开海、申知府就任,这松江新月异,百姓生活也越发美,我一个老头子闲着也是无事,偶尔便溜达出来,坐在这酒楼里看看底下的百姓,听听这坊间的趣事。倒也算是个消遣。” 皇帝闻言倒是觉得有趣,便不由笑起来:“看样子太师倒是听说了不少坊间趣事。既是凑巧同桌,太师不若说一些来听听?” 徐阶也不推辞,摸了摸自己雪白的长须,伸手指了指楼下卖杂物的那个小贩,笑问道:“以老爷看,这个卖杂货的小贩生活如何?” “我适才进楼的时候看过了,他那些瓷器玩意糙的很,玉石簪子的玉也不好,怕是卖不出去的。再者,这般头还站在下头叫卖,怕不过勉力支持罢了。” 徐阶不由笑起来,摆摆头道:“这都是以前了。据我所知,这卖杂货的小贩前些子才把儿子送到松江工学里念书,普通人家可没这个钱。” 皇帝闻言微微一怔,倒是也笑了笑:“这么看来,他这杂货收入不小?” 徐阶点点头:“他卖的瓷器质量虽是差了一些但是都是些西洋人喜的样式,价格也比那些店里的便宜,适合那些手头紧的西洋人,往往一人能买好几个。至于那玉石簪子,他就只赚个手工费——西洋人不大懂玉只是看着花样买,作为回去送人的礼物或是商品……” “我明白了,您是说他最大的客人并不是松江的百姓而是那些西洋人。”李清漪若有所思,“也对,他特意选在如意楼下面,本就是想要赚那些慕名品尝美食的外来客人的银子——如意楼的饭菜不算便宜,松江本地人大多都是偶尔摆阔来吃一顿席面罢了。” 徐阶点点头,摸着自己的白须,含笑不语。 皇帝端着酒杯抿了口酒,很快便笑起来:“看样子,现在最好赚的就是西洋人的银子?” 徐阶点点头,意味深长的笑着:“是啊……” 这话题有些深入了,几个人便会意的停下口,含笑喝了几杯酒。正好之前李清漪点的蟹粉小笼、兰花笋豆、桂花糖藕这几样先端了上来,都算是配酒的小菜,众人便一边喝酒一边吃菜。 李清漪顺嘴又问一句:“您适才说,那小贩儿子读的是‘松江工学’?听名字,是新办的学堂?” “是啊,”徐阶眯了眯眼睛,接了一句,“士人都觉‘奇技巧’非大道,故而不甚提倡。只是如今沿海各地的工商空前发展,丝绸、瓷器等等都快要供不应求,故而很多富商豪门干脆就出资办了工学——初级班不过是最简单的教授纺织、烧瓷等等的技法,培养的是工人;中级班要求的是一些表现出众的工人的进修培养;高级班则是一批老工匠们和一些西洋请来的专家彼此,研究如何提高技艺或是优化过程等等……” 李清漪初初一听,便明白了过来。 和内陆的京城不同,东南本地的东南本地的世族豪商直接面对的就是西方巨大而见不到底的市场,他们的生意市场也因此跟着扩展,于是紧接着遇到了人手不足、商品质量无法维持等等的原因……这就好比现代的小作坊忽然变成大公司,那么它必须要考虑到招聘员工、培训员工、内部管理、成本优化等等的问题。在利益的惑下又或者说是力的迫下,种种工学的诞生也是必然的。 从某方面讲,这或许也是件好事,至少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也能够加速商业发展、市场开阔,使得物质上不断丰富,百姓的生活益富裕。 总的来说,这也算是一件好事。 李清漪一边想着一边吃了个蟹粉小笼包,一口咬下去,薄薄晶莹的包子皮里紧接着涌出热烫、鲜香的蟹膏油。因为汁有些烫舌,李清漪顿了顿,随即又忍不住咬了一口,嘟着了一大口汁。蟹黄的鲜和猪的淳厚微妙的融合在了一起,仿佛是小小的炸弹在齿间爆炸开来,一时间口腔里都是香和蟹鲜味。 李清漪筷子快,一下子夹了好几个,只留了三个给皇帝,倒是叫皇帝郁闷的瞪了好几眼。 这时候,之前叫的“松江四鳃鲈”也跟着上来了。 徐阶也算是这上头的行家,瞥了一眼,笑着说了一句:“这是红烧的,倒也美味,只是反倒埋没了鲈鱼本身的鲜美。常言道‘作鲈鱼鲙,须八九月霜降之时,收鲈鱼三尺以下者作干鲙。霜后鲈鱼,白如雪,不腥’,若是再晚一个月,倒是可以试试,那才是真正的鲜美。” 李清漪和皇帝都算是半个吃货,闻言倒是颇为向往,只是想想朝中之事,自己两人大概也不能再松江久留,故而也就没多说,提起筷子尝了几口,权当是解馋的。 等到一餐饭,冯保小跑着去给三人结了账,一行人才转道去徐阶的别院稍坐片刻。 徐阶之前已经令徐府的管家备好的茶水和厢房,便请了帝后二人入内,笑着自谦道:“寒舍鄙陋,还望陛下和娘娘勿要嫌弃。” 皇帝倒是摆摆手,看着厢房窗外的摇曳翠竹,含笑落座:“正所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他说到这儿,倒是一笑,“要不然,朕迟些时候送太师一块匾?” 之前徐阶致仕到底充,虽说也算是衣锦还乡但自然也没了先前做首辅时候的风光,甚至还有些人疑心他是得罪了新帝,故而本地官员都颇有冷待。皇帝今说出这般的话,自然也是想要替徐阶撑撑,也能圆一圆帝相和的美话。 徐阶自然明白皇帝话中之意,很是受用的应了下来,颔首道:“若得陛下御宝,自当是老臣的荣幸。” 他们对面落座,徐阶起身亲自斟茶,递了茶盏给李清漪和皇帝:“倒不是什么好茶,不过是今年的新茶,尝个鲜味罢了。” 李清漪抿了口,茶汤清苦,品尽之后却又别有甘味,倒是觉得味道不错。 众人手上捧着茶盏,喝了几口茶,气氛越加和谐,倒是有了点宾主尽的觉。 徐阶这才接着适才得意楼里戛然而止的话题接着道:“自从海开放,外使来朝,西洋那边的银子便越发好赚起来。市舶司的关税想必就是一大笔银子,只是,陛下既打算大练海军,不知可想过要建个皇家航海公司,近可以收取航道保护费,远可以派船队远洋出行卖出买入。想来,这又是一笔大收入。” 这事,徐阶这段时间也仿佛思量过。毕竟西洋人的银子好赚是众所周知的,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洋人跨海来做生意。以徐阶所见,把商品卖给来采买的西洋人自然是一笔大收入,这就好比是街上那个杂货小贩或是东南许多富商所做的事情。可是朝廷却有他们所没有的优势——朝廷有海军。若是能够自己组建船队买入卖出,然后再采买西洋新奇物品回国买卖,那就是双倍的巨额利润,对于国库和内库皆空的大明朝廷来说这简直是久旱甘。故而,今既然能遇上皇帝和皇后,他干脆也就直说了。 皇帝和李清漪之前也有这般心思,只是还未下定决心,毕竟这是大事不可逞一时意气,还需静候时机。而他们来东南前还不知西洋那边的市场发展如何,如今一路走来,苏州、松江等地蓬发展的模样历历在目,现在又听到徐阶这一席话,两人都有些动容:既然连徐阶这般的老人都能说出这番话来,想来他们所等的时机也到了。 这事到底是大事,他们点到即止的说到这里便又转开了话题,说起了一些乡间逸事,众人颇是得乐。直到晚膳时分,在徐府用过晚膳,皇帝替徐阶提字之后,李清漪和皇帝菜坐上锦衣卫备好的马车,起身回申府去。 冯保小跑着跟在马车边上,轻声禀告了一句: “陛下,娘娘。戚将军已经在申府候着了。” 第119章 南巡13 这戚将军指的不是别人,正是戚继光戚大将军。 戚继光这回来自然是有重要的事情——他是禀告大明海军与西班牙海上几次战的情况。他这次匆匆赶回来,便是为了和“亲征”的皇帝说一说战事。 李清漪和皇帝也不想叫这位将军久等,入了府门后不过是极简单的梳洗了一遍后立刻在隔间见了戚继光。 大明历来都有“后不得干政”的话,只是到了今上这里,因着李清漪还是裕王妃时便已经参与政事,到了如今皇帝唯她一后,两位皇子又都是嫡出,朝臣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故而,似张居正或是徐阶这般的处事圆滑的,谈论政事的时候大多都不会避讳李清漪。 只是,久居东南的戚继光却不知道这个。他给帝后见过礼后,悄悄看了好几眼李清漪,本是想要等着皇后出门再谈正事。 结果两方喝了半盏茶,李清漪才笑开了:“将军此来为何,我与陛下自是明白,尽管直言便是,不必拘泥。”说罢,她有宛然一笑,眨了眨杏眸,稍稍缓和了一下在场的僵硬气氛。 戚继光听到这里,哪里不明情状,连忙抱拳告了一声罪,然后毫不拖延的把战况说了一遍:“西班牙这一次因是有备而来,据臣估算,远道而来的西班牙先行部队大约有一万多人,另外,他们还从倭国招募人手,足有数千,两相相加的海军便有两万余人,吕宋本地亦是有不少被西班牙人收买了的兵士。他们大约有130艘兵船,其中的战舰圣母号等极其威武,上有百门加农炮,若论火力,我军确实尚有不及之处。但是我军小船胜在灵便,人数更是胜过西班牙,吕宋本地亦有不少华裔义士踊跃相助……” 戚继光也知道皇帝在这上头的功底大约不深,故而也很有耐心,先将西班牙的底细一点一点的剖析清楚,敌我的优劣之势也说得分明。至于火器,虽然京城的军工厂蒸蒸上,也得了军中一些人士的认可,但是毕竟时尚短,不过是往东南输送了几百支燧发和几十门佛郎机炮罢了。自然是比不上设备良的西班牙舰队。 皇帝和李清漪也听得十分认真,待到一盏茶喝完才稍稍回过神来。李清漪亲自起了身,替戚继光和皇帝斟了杯茶。不过这两个男人一个说得认真,一个听得认真,倒也不太注意这个。 戚继光说到一半,口中干涩,这才喝了一口茶水,接着说道:“……若是臣所料不差,此次里应外合,当可将西班牙在吕宋的余兵歼灭,断绝西班牙的补给。至于西班牙海上剩下的那些海军,他们所配备的加农炮虽然威力颇大,但是程乃是极大的问题。我们可以借着人数优势,围而攻之,远距离开火击打,并且配合油船火攻之势,必可以叫西班牙有来无回。” 戚继光说得铿锵有力,显然是心有成算,准备十足。DAojUHUIShou.CoM |